吞咽障碍指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胃内的症状。
一、吞咽障碍的病因
(一)疾病因素
1.老年性吞咽功能减弱
2.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
3.唇、腭裂,舌炎,咽喉炎等感染性疾病
4.口腔、咽喉、食管等肿瘤
5.食管溃疡、食管裂孔疝、食管狭窄等
6.插管或者气管切开
7.颈椎、口腔、食管、咽喉等术后
8.口腔、鼻腔及头颈部放疗或化疗后
9.药物相关因素
10.严重认知障碍或痴呆等
(二)精神心理因素
1.神经性厌食症
2.抑郁症
3.癔症等
(三)社会因素
生活环境、介护环境等
二、吞咽障碍的评估
对存在营养风险的吞咽障碍患者应及时评估机体的营养状况,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采取综合评估,结合主观和客观指标提高营养评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评估内容包括膳食调查、与营养相关的疾病史和药物史、营养相关临床状况、人体测量(BMI、上臂围、小腿围)和人体成分测定、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葡萄糖、尿素氮、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三、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
营养状况是临床结局的独立预后因素,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生活质量等临床结局密切相关。吞咽障碍与营养不良关系密切,吞咽障碍明显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营养不良又可通过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加重吞咽障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吞咽障碍患者一经确诊,即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发现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以便进一步进行营养状况评估,而且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在吞咽障碍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多次进行。
吞咽障碍的膳食营养管理的目的是保持患者良好的营养状况,预防误吸、脱水和延缓吞咽功能损害,促进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和(或)缩短管饲喂养,尽早实现经口进食,让患者食之有味,享受美食乐趣,增进营养,减少营养不良风险,降低各种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四、吞咽障碍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1.水:水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必须的物质。人对水的需要量与体重和能量消耗成正比,水的参考摄入量为30ml/(kg.d),疾病状态时适当增减。
2.能量:不同疾病阶段,给予的能量目标是不同的。对于病情平稳的吞咽障碍患者,总能量可按25~35kcal/kg;对于重症或病情不稳的患者,总能量可适当减少至标准能量的80%左右。
3.碳水化合物:推荐健康人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能量的50%~65%,疾病状态时可适当增减。
4.蛋白质:蛋白质目标需要量为1.0~2.0g/(kg.d)。如伴有慢性肾病患者,非替代治疗期间1~2期为0.8~1.0g/(kg.d)、3~5期为0.6~0.8g/(kg.d),强调补充优质蛋白质。
5.营养监测:在营养支持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评估当前的进食状况、胃肠道症状、营养素摄入量和营养状况,以便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市三院康复医学科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