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就像“人老了头发会白,眼睛会花”一样的,是一种自然衰老的现象,并没有把它当成是一种疾病。事实上,骨质疏松症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类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被专家成为“沉默的杀手”。
据统计,骨质疏松影响着世界约1/3女性和1/5男性的健康。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骨折(脆性骨折),40%的女性和10%的男性将遭遇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累及脊柱、前臂远端和髋关节。其中髋部骨折,后果非常严重:40%病人一年后仍不能独立生活,60%病人至少有一项日常生活不能自理,20%~30%老年男性病人髋部骨折一年内死亡。
骨质疏松症本身包括三大类症状: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提到骨质疏松,很多人自热而然的会想到老年人,但是骨质疏松真的只是老年人的“专利”吗?其实不然,专家指出,骨质疏松没有早期的预警症状,往往骨折是首发征象,还包括身高逐渐下降、脊柱侧弯、驼背、腰背痛、呼吸功能障碍等。所以一般发现骨质疏松的往往是老年人居多,但事实上,各个年龄段都有骨质疏松的潜在危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这些人群易患骨质疏松
1.天生偏瘦或骨架较小。骨架较小的人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年龄会更早。人们在20~25岁时骨质密度达到峰值,从30~40岁开始下降。建议30多岁时最应注意增强骨骼健康。
2.吸烟。多项研究表明吸烟会降低骨质密度。成年期经常吸烟的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更高。研究发现,无论什么年龄戒烟,都会使骨骼受益。但是戒烟越早越好。
3.每天饮酒超过毫升。研究发现,酒精容易导致骨骼变脆,因为酒精会导致骨骼中钙、镁等矿物质流失。饮酒越多,危险就越大。
4.女性月经紊乱或闭经早。雌激素水平偏低容易导致女性月经紊乱或提早闭经。而雌激素偏低会直接导致骨质流失。饮食紊乱(如厌食症)、运动过量以及多囊卵巢病(PCOS)都会导致女性雌激素偏低。专家建议,发现月经不规则应及时就医。
5.有一级、二级亲属在50岁前或绝经前罹患骨质疏松症。家族史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一大重要信号。如果家族中有骨质病史、姿势不良、身高缩短等问题,那么你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就相对更大。专家建议,弄清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过骨质疏松症,如实将家族史告诉医生,以便正确预测骨松危险。
6.亚洲人、女性及50岁以上人群。3种危险因素中有1种,则骨质减少的危险增加,若3种全有,那么骨折危险会大增。专家表示,75岁以上女性中,骨折发病率高达90%。
7.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素类药物会扰乱激素水平,导致骨骼中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流失。克罗恩病、狼疮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罹患骨质疏松症危险更大。女性患者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甲状腺素和抗抑郁药也容易导致骨质流失。服用这些药物时,务必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