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症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桃核承气汤及法临床大有用武之地 [复制链接]

1#

一、出处、组成及方解

《伤寒论》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本条阐述的意思是什么呢?

太阳表邪入里,往往内陷形成结胸,但如果邪热未陷于胸,而是深入下焦,循经入腑,则形成太阳腑证,所形成的腑证包括蓄水证和蓄血证,蓄水证的代表方是五苓散,蓄血证的代表方,轻证是桃核承气汤,重证是抵挡汤,蓄血证的缓图法代表方是抵挡丸。此条是太阳表邪不解,入里化热,互结于膀胱,血热互结上扰心神,其人如狂,就是时而清醒时而骚乱,像发狂,但没有达到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的发狂地步。此时如果血能自下排出体外,则可愈。另外还阐述了先表后里的治疗原则,解表可用桂枝汤,救里用桃核承气汤(因为表解后遗留有少腹急结证)

与之相关联的条文还有、、、条的抵挡汤,条的抵挡丸,以及《金匮要略》的下淤血汤,大*蛰虫丸,大*牡丹皮汤等

方解:

本方由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组成。方中大*、芒硝用于泻热,大*、桃仁用于破瘀,正切合了瘀热互结的病机,在众多的寒凉药中加入辛温的桂枝,是用来散结,不是解表。有宿便、瘀血的情况下,阳气更容易不通而凝结郁闭,所以用了桂枝通阳散结,故桂枝是此方应用的最精彩的部分,这也是桃核承气法的核心。桂枝作用有三:防止过于寒凉(干姜)、散郁结的阳气(四逆散)、通血脉以助活血(当归、山楂)。以此观点为主线,可以用来帮助我们分析病机,和进行有益的加减。

煎服方法:

1、芒硝后下

2、空腹服用——直达下焦(胃弱者少量频服)

3、轻度腹泻(见效指征,大便多见黑便)

*此方的核心病因是入里的太阳表邪,核心病机是瘀与热互结,核心病位是下焦,核心治法是下法和活血化瘀法。

*关于病变的核心部位,伤寒论用“膀胱”二字来代替,膀胱的名词解释当指下焦,包括膀胱,小肠,胞宫等。热结膀胱为邪热与瘀血蓄于下焦的这些部位,而不是单纯指西医所说的与输尿管相连的膀胱。这一点很重要,明确了这一病变范围,对我们的临床指导意义很大。

鉴别:

蓄水:小便不利,与膀胱气化有关,无精神症状——气分证

蓄血:小便自利,无关膀胱气化,伴有精神症状——血分证

类方的鉴别:

1、桃核承气汤:瘀热互结轻证,热重瘀轻,——如狂,少腹急结

2、抵挡汤:瘀热互结重证,瘀重热轻,——发狂,少腹硬满

3、抵挡丸:瘀热互结,瘀血重,病势缓,——无精神症状,但少腹满

4、下瘀血汤:泻热逐瘀,用于产后瘀阻腹痛,及瘀血阻滞证

5、大*蛰虫丸:祛瘀生新,用于虚劳干血证。——羸(lei)瘦,腹满,肌肤甲错(小儿厌食症)

6、大*牡丹皮汤:肠中热*内蕴,营血瘀结,肠痈未成

*共同点——都与血有关,进一步说都与瘀有关,都用到了大*,桃仁。

二、临床思考

法:疾病是多样的,病位是不同的,病情也是有轻重之分的,所以依据桃核承气法来进行加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从病位来看:在整体观念下,病位不仅局限于此,其他部位的瘀热互结,势必影响到胃肠道,故通过治疗胃肠道依然可以治疗其他部位的瘀热互结之证。)

从病机来看:不论何处的瘀血证,只要具备瘀热互结这一基本病机,均可加减使用。对于妇人血瘀经闭、痛经以及恶露不下等症,常配合四物汤同用;如兼气滞者,酌加香附、乌药、枳实、青皮、木香等以理气止痛。对跌打损伤,瘀血停留,疼痛不已者,加赤芍、当归尾、红花、苏木、三七等以活血祛瘀止痛。对于火旺而血郁于上之吐血、衄血,可以本方釜底抽薪,引血下行,并可酌加生地、丹皮、栀子等以清热凉血。

依据现有症状进行加减:

1.少腹急结或硬满:增加活血散结药,例如三棱、莪术,以及芍药甘草汤等

2.发热大便难:增加大*、芒硝用量

3.神识异常:增加镇静安神类药,例如龙骨、牡蛎、枣仁之属

依据分析的病机加减:

腹胀:血瘀则气滞——异常发酵,除了活血药外,更合用四逆散,厚姜半甘人参汤等

水饮:血不利则为水,五苓散,真武汤,或益母草,泽兰,泽泻等

腹痛:瘀血存留,新血不生——当归芍药散

脾虚:瘀热阻滞肠道,脾胃吸收功能下降,厌食症——四君子汤

依据组方结构加减:

1、大*思路:肠道内郁为主,便秘重,重用生大*、芒硝以泻下,并可合用白头翁汤等方以清其热,用于前列腺炎,盆腔炎。

2、桃仁思路:肠道外郁(瘀)为主,重用桃仁,生大*易熟大*,用于解决血液瘀滞的问题,也可加用当归,山楂等活血通肠之品,用于妇科的痛经,闭经等。

3、桂枝思路:桂枝辛温散结,主要针对于郁闭不通或阳气不足而设,可以合并理中汤、四逆散增加通阳理气之效。

4、甘草思路:甘草主要是调和诸药和补虚,依据补虚的思路可以合并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

三、临证应用

瘀热互结是本方的核心病机,对于瘀和热的认识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么热从哪里来的?——太阳经传来的,外邪入里化热,或体内素有热邪。

瘀血从哪里来的?——体内原有瘀血,或感受寒邪(太阳病)后形成了瘀血状态(为什么呢?阳气趋外抗邪而里阳虚,阳气推动不利,故体内脏器产生相对瘀血状态,比如感冒了不爱吃饭)——故用到了桂枝来振奋阳气,散结气。

而对于整个桃核承气汤来说,他所治疗的病证也许就是胃肠型感冒导致的一系列下焦病证,以血分病变为主。

蓄血证的辨识:(也就是应用本方的抓手和着眼点)

1.少腹急结或硬满。

2.发热大便难(小便自利)

3.神识异常(其人如狂)

4.脉见沉涩,舌见瘀斑瘀点

病因、病机、病位、基本症状,都认识清楚了,那么临床拓展应用能治疗那些疾病呢?举个栗子:

肺部疾病:慢支:唇紫,便秘——桃核承气汤加麻*汤(李女)

精神类疾病:尤其是女性的精神分裂症,以及伴有月经病的精神类疾病,失眠,多汗(脊二住院患者)

外伤类疾病:脑外伤:中风后焦虑多疑(蔚阿姨)

肠道类疾病:肠梗阻:(托·齐*克),厌食症(王小友)

妇科类疾病:痛经,闭经,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陶女)

内分泌类疾病:糖尿病:李赛美教授讲过,高血压

皮肤类病:痤疮湿疹和脂溢性脱发

泌尿生殖类疾病:前列腺炎:结合手法(顾叔)

神经系统疾病:亚急性脊髓炎:合续命汤(赵男)

以上为个人的临床思索感悟,不一定对,仅仅是抛砖引玉,把我的认识说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欢迎批评指正,欢迎一起交流学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