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白芷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405/4603802.html-当你面对冲突时,是否敢于为自己辩解?
-当你遇到愤怒的事情,是否将情绪都压抑在了身体之中?
我们的身体是反应内心的一面镜子。当你感到不舒服时,不妨问问自己,是什么事件引发了你的不适,好好为自己做个“清理”。
1、生病的背后
我曾经看过一个有关厌食症的电视节目,节目中介绍了四位青春期的厌食症患者,医院的状况,最后还有专家讨论的片段。一如往常地,这些医生都认为厌食症是医学上最难解开的谜团。
医学专家将这种病症视为一种单纯的身体现象,但却没有解释出患病的原因,只提到发病后的状况。
现在,某些心理专家会让病人自问:
我为什么会生病?
引起我生病的最初原因是什么?
我有什么感觉?
我想逃避什么?
经过统计调查,在大部分的患者身上可以发现沟通障碍的问题,这些常常是在幼儿时期就造成了。
2、当你选择表达就是自我疗愈的开始
其实这种病起源于一个人幼年时的痛苦经历,他没有可以倾诉自己感受的对象,同样也在回避这种冲突,因为他们惧怕这种行为会成为他们对自己父母的谴责。
若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可以感知到自己真正的情绪并表达出来,进而恢复健康。
那么,心理专家该如何帮助患病的年轻人呢?
一场成功的治疗,首先要宣泄个人情绪,通过回溯那段被自己否认与压抑的童年故事,有助于患者减轻痛苦,尤其是当患者很幸运地遇到了某个有同理心的倾听者,而这人又准确地解读出了自己的感受时。
长久以来,我一直认为若要处理我自己童年的故事,没有见证者亦无妨,因为我可以通过绘画与写作的方式独自探索童年的真相。
到最后,我有幸找到了一位有同理心的倾听者,感谢她的陪伴,我才能接受那些单单靠自己永远也无法承受的事实真相,我才获得了自由,从而可以认真地看待身体与情绪传达出来的信息,不再让它们成为问题。
3、每个情绪问题背后都有需要处理的“创伤”
心理学家詹姆斯·潘尼贝克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倾听者,他曾在《敞开你的心房》一书里描写过他的研究成果。
在他众多的实验当中,其中有一项实验是让学生在独立的小房间里叙说自己的痛苦经历,让随之而来的情绪宣泄出来。
另外还有一组人则必须描述一些不太能触动他们情绪的事件,例如买衣物或类似的事情,这些受测者都是心理学系的学生,医院的门诊病患。
实验结果证实,比起述说无关紧要之事的人,那些将情绪性经验述说出来的人事后较少看医生,实验当中也测量了各种生理作用,如脉搏、血压、心脏与肌肤状况等,这两组受测者的测量结果则显示出相当大的数值差异。
潘尼贝克由这个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与我所见略同,即受测者若有机会告诉某人自己的痛苦经历,而且又可以预期此人会感兴趣并能体谅,那么他的健康状况就会有所好转。
更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么这种人很少会成为身心疾病的患者。而那些会罹患此类疾病的人,在童年时期必定发展出了完全相反的行为态度,即:不表达自己、经常感到恐惧、容忍来自别人的指责并表示服从,若非在心理专业人员指导下,或其他有利的状况下建立全新的心理及行为模式,这种人很可能一辈子都会照做下去。
所以,当我们产生了某种不适或甚至疾病,真正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疾病本身,它还可能反应出我们内在情绪的瘀堵。
借助疾病,我们可以踏上这样的内在旅程:去看见、去认真的面对自己、去好好的对待自己、疗愈自己。当你愿意直面疾病,用你的心去倾听它,内在的根源就开始慢慢得到疗愈了。
文:爱丽丝·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