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症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书创伤反应并非大脑里自动进行的心理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早期发病的表现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702/5507912.html
《像我们一样疯狂》

本书是美国著名作家伊森·沃特斯享誉心理学界的非虚构著作。他以一个心理学记者的独特视角,通过采访四个国家和地区的心理疾病案例,生动展现了关于厌食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和抑郁症在不同文化中的“地貌”,强有力地说明了美国的心理学范式是如何在其医药商业利益驱动下输出全世界,潜移默化地改变本土心理疾病的现象。作者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已经在源源不断地以全球工业化的方式输出他们自己的心理疾病定义和治疗方法。由此,美国的心理学在不知不觉中将全世界如何"疯狂"的方式变得越来越相似,越来越同质化。

作者简介:伊森·沃特斯

伊森?沃特斯(EthanWatters)美国著名作家、记者,过去30年以来长期致力于精神医学和社会心理学方面的非虚构写作,代表作《城市部落》《制造怪兽》。他的著作曾入选美国“最佳自然科学”系列丛书。作为记者,沃特斯的写作生涯开始于调查并报道日托儿童虐待、撒旦教阴谋论以及其他都市神话,他也是第一位在美国国家级的刊物上曝光心理治疗师族群中所存在的故意暗示引导他们的病人陈述自己有“被恢复了”的早期童年创伤记忆的记者。沃特斯目前与太太和孩子生活在美国旧金山。

译者简介:*晓楠

*晓楠(JuliaHuang),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美国加州富勒心理学院婚姻与家庭治疗硕士。现就职于上海关怀心理咨询中心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曾翻译出版《和平心理学》。

目录

引言——

中国香港——厌食症的兴盛史

斯里兰卡——带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浪潮

桑给巴尔——精神分裂症的变脸术

日本——抑郁症的大市场行销

结语:全球经济危机和心理疾病的未来

斯里兰卡—带来PTSD的浪潮

背景:斯里兰卡大海啸

一个受害的人会以试图明白创伤对他的意义的方式来处理自己所经历的事件。这意义,须要从他们的社会和文化中汲取,同时这也影响着他们求助的方式,塑造着他们对恢复和疗愈的期望。

创伤反应并非大脑里自动进行的心理反应,而更多属于一种文化性的沟通。若观察者对文化没有深入的体察,就很容易误读或忽视其创伤的细微差别和意义。在任何机构组织提出支援和帮助之前,所需要的是对“受创的人们经由苦难在表达什么”的深刻理解。

几天之内,关于哪些人应该得到哪些服务的问题,咨询师团体间爆发出了恶性竞争。一位记者这样记录,各个支持服务团体都试图“在难民营占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各团体之间争论不休,抢着要帮忙,有时反而对幸存者造成困惑和糟糕的感觉。一位斯里兰卡的卫生保健工作者形容了一帮义工是如何用玩具或奖品诱惑一群孩子从另一帮义工那里跑来自己这边。“孩子们的内心被撕裂,他们要么忠于这边,要么忠于那边,而这个很有可能才是创伤性的。”

在提供药物、食物和帐篷的援助团体与提供创伤辅导的团体之间存在着一个关键的差异。那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