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立白癜风医院红山文化玉器 游走于神人之间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用玉时间最久远的民族,玉在造就民族精神和内质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红山文化与良诸文化,玉器最为发达,为考古学界公认的东亚史前玉文化中心。 玉器与陶器不同,由于少见,主要以礼器的面目出现,用于祭祀、礼仪、殉葬、配饰等方面。红山文化的玉器也不例外,它们被赋予了浓重的社会属性,广泛用于重大宗教祭祀活动,并成为社会等级、地位、身份的标志,它们作为红山文化墓葬的最主要随葬品,成为已出土遗物中仅次于女神塑像的重要文化因素。 中国史前玉器发展进程中,红山文化玉器以其具有区域性特征的独特造型、精湛的雕琢工艺以及自成体系的用玉制度而闻名。从最初的装饰品管饰、玦饰等小型简易玉器,逐步发展到制作祭祀、礼仪所需要的法器、神器等特殊类玉器,其造型、抛光、钻孔等工艺技术水平已脱离了用玉的起始阶段,达到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和传统,已构成我国古代北方地区自有源流的独立玉器体系。 学者朱延平按照考古学分期把年代为距今6500年至5000年的红山文化分为4个时间段。现在已经发现的红山文化玉器绝大多数属于距今5500年至5000年的第四期,这一时期,红山文化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人口迅速增长,社会内部分化,等级制度出现,人类迈入了初级文明社会。红山文化这时的玉器多达三十余种器类,除了环镯、珠管、坠佩等一般性玉器外,还发展出了不常见的 特殊类玉器 马蹄形管状玉器、玉猪龙、勾云形佩、带齿动物面纹玉器
玉器在红山文化时期人们心中的地位高于具有实用价值的陶器和石器。红山文化玉器大多出自各种中小型墓葬,而少有仰韶文化中居多的簪、珠、节、坠等小型人体装饰品,大多为富于当地特点的马蹄形玉器、竹节形筒器和鼓形器,玉匕、玉刀、玉镞等实用工具的玉器再造,玉鸮、玉龟、勾云形玉佩、玉猪龙等具有具象或抽象风格的动物形玉器。红山文化从早期到晚期的墓葬中玉器比例越来越大,甚至到了晚期陶器与石器几乎在墓葬中绝迹,陪葬品基本都是玉器。在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中,随葬陶、石器的墓葬不仅数量极少,而且级别较低,相比之下,高等级墓葬都只葬玉器。多用于墓葬而少用于现实中的生产、生活,这些玉器并非日常实用器物,因而更讲究其审美价值。 红山文化崇龙思想非常突出,出土物中以其玉猪龙和兽形玉最为耀眼,这里的龙形是一种合成的动物造型。学者田广林根据龙形头部的分解并且结合了西辽河地区的动植物环境认为,这其中含有猪、鹿、蛇等动物的形象。无独有偶,红山文化中的 太阳神像 也体现了这类多元融合的理想,这类玉雕头部有多角凸出,兽首人身,整个雕塑成蹲坐状。很多学者为了兽首到底是牛首还是代表着红山文化的龙首,抑或是太阳光芒的抽象表达争论不休。实际上,无论我们在玉猪龙与兽形器中分解出多少种动物的形象,或是证明后者到底是以哪些形象与人身进行了融合,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了 寓多元为一体 的观念。这种设计观念源自宗教信仰的需要。无论是玉猪龙还是兽形器都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动物,都是被作为祭祀的对象,这种祭祀对象的设计观念不仅在红山文化中多次出现,后来麒麟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这种设计理念。 红山玉器的纹饰大都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历程。典型的勾云形玉佩便是一例,学者王仁湘根据勾云形玉佩从具象到高度抽象的演变规律,将其分为带有写实痕迹的定式、完全抽象风格的变式和变式的半体形式3种类型。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人们渐渐超越具象形似的追求,转而追求抽象神似中所蕴涵的神格意味。兽形玉和玉猪龙是红山玉器的代表作,虽然我们很难确切地寻找到那些在兽首设计时包含的具体动物形象,具体和抽象相结合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特征,而是从简单装饰到信仰标志的转变。